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2022年河源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06 來源:
瀏覽字號
打印頁面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2216日在河源市第

人民代表大會第次會議上

 

河源市市長  何國森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顧

 

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全力加快“示范區”“排頭兵”建設,較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和十三五規劃“三個圓滿收官”。

(一)凝心聚力謀發展,經濟運行穩中提質

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克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平穩健康運行,經濟增速保持與全國、全省同步。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大關,預計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比2016年增長3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2016年增長22.4%,規上工業增加值比2016年增長35.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2016年增長7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6年增長29.6%,進出口總額比2016年增長16.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2016年增長34.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增長50%。本外幣貸款余額較2016年末增長78.97%,存貸比為107.01%、排名全省第2。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5.68億元。

(二)堅持不懈抓產業,產業體系不斷優化

電子信息產業、水產業、先進材料產業產值分別達500億元、38.52億元、27.7億元。11個產業集群納入省“雙十”產業集群布局、數量位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累計簽約項目1289個,其中投資超10億元項目190個;累計投產項目1497個、計劃投資額5074.5億元。新增規上企業31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2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家,推動560企業完成技改投資超270億元。累計上限商貿企業401家,培育本地電商企業600余家。制實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民營企業達3.46。工業園區擴園45.1平方公里,產業園區用地整治提升行動扎實推進。河源國家高新區獲評國家綠色園區,近五年在全省國家級高新區中排名進位幅度最大,水產業園啟動建設。新增省級高新區2。源城區東源、龍川、和平縣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建成游客集散中心7個,接待旅游者1.21億人次。市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鹽田國際河源內陸港投入運營。大力推動科技創新,R&D經費投入從2016年的2.52億元增加到4.69億元,累計投入19.26億元。建成河源廣工大創新研究院、深大灣區研究院、廣師大研究院、河源市省科院研究院等科研平臺,國家級孵化載體數量位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新獲“中國專利優秀獎”3個。國企改革穩步推進,組建5家企業板塊,完成央企、省企職工家屬區1869戶“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和全市102家“僵尸企業”出清任務。

(三)馳而不息促振興,“三農”工作扎實推進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12046元增加到19000元,連續四年超全國平均水平;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平均達12.6萬元,是2016年的2.1倍。投入46.32億元打好脫貧攻堅戰,107372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55個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達14個,實現縣區全覆蓋。新增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省級農業龍頭企業56。培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4個、“粵字號農產品88個、“圳品14個,獲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國家級示范7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3,紫金縣獲評中國茶業百強縣。實現行政村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為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43841.85億元。燈塔盆地農高區黨工委、管委會(籌)掛牌運作,獲評國家優秀農業科技園區,全力創建國家農高區。建成“四好農村路”7460公里,紫金縣、源城區創成“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區)。實現國家級或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保潔覆蓋率均達100%,無害化衛生戶廁全面普及。創建美麗宜居村514個、特色精品村30個。獲評全國文明村4。加強鄉村治理,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4個、鄉村治理示范村39。

(四)堅定不移護生態,生態優勢持續提升

創成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節水型城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十年獲評優級。投入48.96億元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新建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039座,新增配套生活污水管網690.74公里,污水處理能力從2016年的32.63萬噸/日提高到62.54萬噸/日。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第一,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建成都市型、城鎮型、鄉野型碧道200公里??諝赓|量保持全省前列,6項指標穩定達標,PM2.5濃度均值穩定優于世衛組織第二階段標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工業危廢、醫廢安全處置率均達99%以上。我市在2020年度省環境保護責任暨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獲評“優秀”。森林覆蓋率73.18%、排名全省第3,生態公益林面積1027.18萬畝、排名全省第2,自然保護地總面積34.13萬公頃、排名全省第2。完成桉樹林改造27.46萬畝。創成省、市級生態示范村鎮505個。狠抓能耗雙控目標和污染減排任務落實。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推動出臺施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揚塵污染防治等法規。東源縣獲評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五)精準發力強基礎,發展環境日臻完善

完成省市重點項目投資1480億元,完成新增債券項目417個、總投資1438億元。實施水利項目432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750公里。紫金橋重建等94個省補助災后重建項目全面建成。交通設施加快完善,贛深高鐵及汕昆、武深、河惠莞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510公里,公路網密度從2016年101.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11.1公里/百平方公里,改造普通公路危舊橋(隧)191座,東江航道河源段恢復通航。城市品質顯著提升,建成西優工程一期、西環路改造、客家文化公園三期等城建項目25個、總投資64.6億元。“三舊”改造3868畝,改造老舊小區55個,新增縣級以上城市污水管網135公里,改造城鎮老舊污水管網70.5公里,建成5G基站1900座、充電樁919。江東新區加快開發建設,建成東江東路、鳳凰路等市政道路25,建成區面積由2平方公里拓展到8平方公里。營商環境加快優化,政府投資、社會投資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縮至90、50個工作日內。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改革,52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改革范圍。率先在粵東西北地區完成市級政務云建設試點市一期建設。

(六)用心用情增福祉,民生事業穩步發展

市人民醫院創成“三甲”綜合醫院,入選全省高水平醫院建設名單,三年內省政府給予3億元資金、相應政策支持,由省人民醫院實施全方位、多維度、緊密型“一對一”幫扶,首批省醫專家團隊全面進駐,超10項診療技術為國內先進,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市人民醫院二期、市婦幼保健院二期、精神衛生中心、公共衛生服務中心(中心血站)、市120指揮中心?;鶎俞t療機構床位增加533張,3中心衛生院升級為縣第二人民醫院。實現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區)、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全覆蓋。投入資金30億元,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05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75795個。本科入圍率從2016年的32.8%增加到48.37%。首所本科院校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河源校區順利開學。實現市縣“三館”、鎮街文化站、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全達標,源城區創成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大力推進創文”“鞏衛工作。完成農貿市場升級改造37個。退役軍人工作、雙擁工作成效明顯,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連平縣實現省雙擁模范縣“九連冠”。推動出臺革命舊址保護、農村村民住房建設管理等多部法規規章。全市建成體育館6個、社區體育公園93個。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帶動就業創業10.2萬人以上。新增城鎮就業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連續五年提高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養育標準,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鄉鎮社工站實現全覆蓋,社工服務村(居)覆蓋69%、排名全省第1。成功應對6·10”“6·12”特大洪澇災害,完成540戶因災“全倒戶”、1258戶因災“嚴損戶”房屋修繕重建。成立市級森林消防隊伍,率先在全省建市縣鎮三級森林防火監測體系。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并常態化縱深推進。

與此同時,國防動員、預備役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加強,老齡、社會組織、殯葬、紅十字、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統計、民族、宗教、社科、外事、僑務、臺港澳、地方志、氣象、科普、住房公積金管理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2021年,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決策部署和市委的工作要求,精準施策、精確發力,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實現“十四五”順利開局。

一是疫情防控大局穩定。扎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有效防范境外和國內重點地區疫情輸入。全面推進疫苗接種工作,接種疫苗493.52萬劑次、239.92萬人,3歲以上人群接種率84.55%,完成全程接種224.72萬人,群眾免疫屏障加快筑牢。成立村公共衛生委員會1226個,基層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增強。建立應急處置隊伍108,開展疫情全流程全要素綜合應急演練,儲備一批衛生應急物資,日核酸檢測能力提高至3萬份。

二是項目建設持續發力。完成省市重點項目投資400億元,謀劃“十四五”時期重大項目350、計劃總投資3300億元。贛深高鐵建成通車,我市4個高鐵站場同步建成投入使用,闊步邁入“高鐵時代”。河源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西部)投入使用,江東新區高鐵新城加快建設。長深高速改擴建項目啟動建設,龍尋高速、梅龍高鐵等項目加快建設,東江航道河源段擴能升級等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5個通用機場被納入省規劃布局并開展選址研究工作,“水陸空鐵”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構建。萬達廣場、中駿世界城建成開業。無水港、區域物流分撥中心等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申報工作有序推進。

三是現代工業加速集聚。單體計劃投資超50億元的卓翼科技項目,半年內實現簽約順利投產上規,刷新我市項目建設速度。投資超10億元的艾佛光通科技、顯赫電子、名格光電等項目加快建設,河源國家高新區獲批國家信息終端設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全省首批特色產業園,我市被納入全省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重點扶持城市,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壯大。發布水產業園建設規劃,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農夫山泉三期、今麥郎、碧優選等一批水產業項目簽約落地,現代農業與食品產業集群核心城市加快建設,水產業集群加快打造。硅基新材料產業園加快建設,引進鉑科新材料、晟源永磁材料等項目,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加快成型。鵬城實驗室河源節點落戶。舉辦系列招商活動,簽約項目176個、計劃投資868.33億元,產業發展后勁更足。盤活清理園區用地5029畝,擴園8.2平方公里,穩步推進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發展。深圳南山河源高新區共建產業園一期開園、二期啟動建設,深河產業共建示范區成為我省六大省級合作區之一,深河產業共建進一步深化。

四是生態旅游蓬勃發展。全年接待旅游699.15萬人次,增長10%。成功舉辦民宿招商大會,簽約民宿項目14個,已登記民宿主體135家,東源縣義合鎮獲評省鄉村民宿示范鎮,8家鄉村民宿獲評省鄉村民宿示范點

分享到:
色色视频网站|国产成人精品亚洲语言|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国产一级高清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