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家政服務業發展
加強農產品源頭質量管理
優化貫通市區瓶頸路
緩解市區停車難問題
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
近五年來,市七屆人大代表表現“搶眼”
他們關注經濟社會發展
聚焦民生大事,依法履職為民代言
提出了一批高質量的建議
為河源高質量發展發出“好聲音”
市七屆人大五次會議122件建議全部辦復、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107 件建議全部辦復、市七屆人大八次會議105件建議全部辦復……近五年來,市人大常委會創新督辦機制,市政府和各承辦單位堅持把辦理代表建議作為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重要方式,著力在加強領導、健全制度、充分溝通上下功夫,保障代表建議辦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
2021年“五一”假期,河源鄉村旅游呈井噴式增長,重點民宿入住率高達100%,民宿正成為河源三產融合的重要新業態。
市人大代表早就意識到民宿發展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游玉文、潘建斌提交了《關于促進民宿行業健康發展的建議》。市人大將這一建議列入2020年重點建議進行督辦,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多次開展專題調研,承辦單位堅持問題導向,緊扣代表關注的重點問題,并通過出臺相關制度、強化資金扶持等方式,大大推動了河源民宿的發展。
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揭牌。
2020年7月17日,河源市民宿行業協會成立,協會從行業營銷、行業培訓、行業標準、行業資源整合4大工作方向發力,聚力打造“河源民宿”品牌形象。同年11月,市文廣旅體局下發了《關于開展旅游民宿登記備案工作的通知》,正式啟動全市民宿登記備案工作,登記備案后的民宿將納入廣東省民宿管理系統統一管理,有權使用“廣東民宿”統一LOGO品牌和享受政府及職能部門相關扶持政策。2021年3月1日,《河源市民宿管理實施細則》正式實施,細則對我市民宿的開辦、經營及監管等方面進行規范,我市民宿經營有規可依,民宿行業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規范和保障。2021年5月,“生態河源 客韻民宿”——河源市2021年美麗鄉村民宿招商推介會舉行,共有14個項目簽約,達成意向投資的民宿建設項目188個,投資總額約63億元。
近年來,河源依托生態、旅游、鄉村、人文等資源和區位優勢,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培育發展鄉村民宿業態,民宿正成長為河源文旅的重要新生業態。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河源全市有民宿約300家,其中,已登記發證的民宿134家。2019—2020年,河源民宿綜合總收入約1.1億元,接待量36.29萬人次。
公園噪聲有效治理
“在這里跳舞,我們都自覺控制好音樂的音量?!睆V場舞愛好者阿燕每天晚上都到文化廣場跳舞鍛煉身體。據介紹,廣場上有好幾支舞蹈隊,跳舞的時候,經常有工作人員來檢查,聽到聲音大了,就讓大家調小點。
廣場舞愛好者們控制好音樂音量,是周邊居民群眾的福音,而這少不了人大代表的功勞。市七屆人大八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游玉文提出了《關于加強城市公園秩序管理、徹底解決噪聲擾民問題的建議》,她建議要制定有關公園管理秩序和文明行為標準,規定公園跳舞、唱歌時間,音量的分貝,以及不能產生噪音的其他時間和地點;要明確公園管理主管部門責任,加強公園管理,一旦發現噪音(包括狗吠噪音)立即制止,不聽勸告者,由相關部門依法給予適當處罰。
在市人大常委會的大力推動下,相關單位聯合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推動公園噪聲污染治理。
市人大常委會將此建議列為“面對面”督辦的建議之一,由農工委專門掛鉤督辦,要求承辦單位市林業局、市城管執法局等部門要關注群眾呼聲和需求,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執法監管、加強宣傳教育等多措并舉的形式推進噪聲污染整治工作,為市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承辦單位成立秩序管理小組,及時解決巡查發現或市民群眾反映的噪聲問題,利用分貝測量儀器有效監測公園廣場內高音量行為,對不文明行為及時勸阻,并聯合多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有效凈化城市公園環境。此外,市城管執法局積極督導各縣區城管執法部門開展專項治理,以責任倒逼落實,全力推進城市公園噪音防治工作的開展,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冊加強對公園廣場噪音防治工作的宣傳,委托第三方對公園、廣場噪音進行檢測,對檢測超標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在多個部門的聯合監管下,目前,市區公園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推進家政服務業發展
發展家政服務業,推進家政服務業專業化、規?;?、網絡化、規范化發展,在穩增長、促就業、惠民生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市七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許建青提出了《關于推進我市家政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為做好建議辦理工作,2018年,承辦單位加強溝通,形成了相關部門互相配合的工作聯動機制,加強規范管理,提升了從業人員素質,把家庭服務從業人員作為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重點,依托各類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同時,落實優惠政策,加大了企業扶持力度,并向省人社廳積極爭取員工制家政服務社會保險補貼試點,引導家政服務業企業規范化、職業化。在規范行業亂象上,我市依托家政網絡服務中心制定統一行業服務標準和收費標準,對“月嫂”等實施分級收費,積極推進線上線下結合等家政服務新業態,加快信息流通,提升行業效率。許建青本人也創建了河源市家政服務網絡中心,這是一個公益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全市家庭服務資源,無償向服務提供者與服務需求者進行供需對接。
河源“家政一條街”店面整齊有序。
可以說,許建青是有遠見的,該建議的辦理成效,也為廣東“南粵家政”工程的深入推進打下了基礎。近兩年,我市運用線上“區塊鏈+家政”、線下“家政一條街”相結合的方式,建設集家政機構管理、家政從業人員管理、培訓監管、誠信體系建設、精準推送就業為一體的“南粵家政”綜合管理服務網絡平臺,為家政企業、家政從業人員、家政需求人員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務,有效加快我市家政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農產品源頭質量管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市七屆人大七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賴啟靈、駱海泉提交《關于建立農產品溯源體系,加強農產品源頭質量管理的建議》,建議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溯源監控體系。
該建議的辦理得到了我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強化市場整治,并加大了專項資金的投入,建立了市縣鎮三級監管體系,開展了追溯平臺應用,強化溯源管理,確保了我市農產品食品的全面安全。2020年,市直和6個縣(區)都設立了農產品檢測機構,95個鄉鎮和1個街道辦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55個鄉鎮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檢測室。
市市場監管局邀請“兩代表一委員”常態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持續推進和鞏固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是改善和解決群眾“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措施之一,這兩年,我市不定期邀請“兩代表一委員” 體驗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監督食品安全。2021年3月,總面積達到200多平方米的源城區新快檢實驗室建成使用,龍川縣快檢實驗室也于7月份進行了全面升級,有效推動我市更好地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管的系列工作,截至2021年12月1日,今年全市共完成食用農產品快檢143908批次,占全年任務數的97.49%,合格率為99.43%,處理不合格食用農產品1719.64公斤,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